17江苏高考语文答案
一、
1. A
2. B
3. D
4. C
5. D
二、
6. C
7. B
8.(1)我名字比汪容甫靠前,是因为官爵;如果凭借学习,那我比之汪容甫应当向学生一样。
(2)他(汪容甫)在得知旧友故交去世后家里衰弱失落,去慰问探望他们超过友人生前,他(汪容甫)的性情忠实敦厚如此啊。
9.治学方面,研究广泛深刻,见解独到深刻;为文方面,独树一帜。
三、
10.
(1)因醉后独倚高阁,天地狭小、国家残败、偏安一隅而愁。诗人酒后独倚高楼,感叹无奈愁苦于国家在战争中的节节败退,领土不断丧失。
(2)因年迈多病而愁。中年多病,时光易逝,迫近晚年。
(3)因报国无门,无人赏识而愁。诗人虽深经百战,却不得重用。
(4)因国家战火不断而愁。诗人深夜无眠,战争中的画角声声不断,不禁无奈悲苦。
11.尾联运用虚写、想象、以景结情的手法。作者想象未来江岸边梧桐烟雨,自己只能坐拥丹枫孤舟垂钓。借想象烟雨梧桐、丹枫垂钓的景象,表达了无奈于报国无门、无人赏识、山河破碎的归隐之情。
四、
12.(1)来即我谋
(2)小年不及大年
(3)一弦一柱思华年
(4)无言独上西楼
(5)浩浩乎如冯虚御风
(6)古道西风瘦马
(7)勇者不惧
(8)在地愿为连理枝
五、
《一个圣诞节的回忆》参考答案
13.
(1)积极乐观。小说中“我的朋友”,虽然白发苍苍,但一直很积极,总是大声说“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”;
(2)怀念旧友,总是生活在思念中。她的好朋友早死,为了表示纪念与不舍,她叫我“巴迪”;
(3)与“我”相互依靠,关爱我。“我”七岁,她六十的样子。从小两人就生活在一起,可以说是相依为命。并且在“我”睡不着的时候,在手心写“我爱你”。
(4)乐于交友,好与人联系。她害羞,与很多陌生人作朋友,且一直与外面的世界相互联系。
14.
(1)对“我的朋友”的不舍与眷恋。:“我”从小就与她生活在一起,有她的地方就有家,表现了“我”的不舍与对她的眷恋;
(2)对自己再也没回去的愧疚。虽然有不舍与眷恋,但我再也没回去过,是有一些愧疚的。
15.
(1)奎尼一路小跑在童车旁,又说它躲过了很多灾难。某种程度上暗示了“我的朋友”的命运多舛;
(2)“我的朋友”给他核桃肉吃,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对奎尼的关爱;
(3)奎尼在地上打滚,显现了“我的朋友”的高兴,突出了她的心情;后文的该睡了但它还不走,也显示了“我”和朋友的内心的兴奋;
(4)最后叙述只有奎尼与“我的朋友”作伴,表现了她的孤独,也表了我的愧疚。
16.
(1)结构上。首尾呼应,从开头部分的大声说可以做蛋糕,到结尾处也有一样的话,照应了文章的开头与题目,使得结构严谨;
(2)手法上。前后对比。“我的朋友”刚开始与“我”生活在一起,但后来有了新家,就基本没有回去过。与前文的好天气形成鲜明对比;
(3)主题与情感上。突出了“我”对朋友的的愧疚、思念与眷恋之情,深化了主旨;
(4)形象上,前后文相同的话语,突出表达了“我的朋友”的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生活态度。虽然她“爬不起来”了,暗示了人物的结局。
六
17、
(1)“谱”有标准、准则的含义。
(2)“谱”有谱系的含义,是历史性的,是一种传统。
(3)“谱”都是有待去实现的,是实践的“本”,如同是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。
18、
(1)以生活中菜谱为例说明“谱”给人一个机械性的规范指标,以菜谱对家庭主妇的作用,说明火候做为综合性分寸,是实践性的、艺术性的。
(2)引出舞台艺术中也有“火候”恰当的火候可以把“谱”活生生的“兑现”出来
19、“有规律的自由”, “有规律”是指标准、准则,“自由”是指创造性的发挥。
(1)对于舞台艺术,“谱”就是规律,而演员的表演创造灵气、气韵就是自由。
(2)谱是一个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,这个方案就是规律,但是人物要演活还要年演员如何去演,这就是演员的自由。
(3)作为“规律”的“谱”产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,是要使人创造成的更好,而演员表演的“自由”可以使人物活生生的展现,获得艺术上的成就。
七、作文
典型的新材料作文,立意的多元化,可以使考生不至于无话可写,但要从小处入手,尽量选取一个角度,聚集才能写透彻。
本次作文的立意要注重对“车”的解读,从表面来看,“车”见证着时代的发展,是人类科技的进步的表现。但这样的立意可能会过于肤浅。我们要具体分析材料:1.见证发展与承载真情;2.观念变迁与人生哲理。可以说如果把车看作是实用性质的工具,那么可以立意为科技的进步;但如果要深入到内里层面,需要在“观念”的改变这一哲学思辨的层面思考,如果这样考虑,则可立意为观念改变世界固有的样子。但综合来看,其实本质上应当是人类的思维与观念推动世界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。
立意参考:
(1)车种类繁多,形态各异,车来车往见证时化发展,可以结合核心价观富强这一角度,写一曲国家富强的赞歌。
(2)车来车往,折射出观念的变迁,蕴含着人生的哲理,可以从时下社会对“共享单车”的下反思辨谈共享理念。
作文素材


教师下水作文
车的智慧
洪劬颉
一切发明是为懒人发明或投懒人所好的。但车的发明者,却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懒惰者,他的目光始终指向的是远方,是远方的目的地,那个他曾梦寐以求想去的远方。
想要去远方,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表达,然而,远方太远,靠他的双脚行走,他无法计算出时间,他只知道必须要在他有生之年能够走到,于是,他想到了速度,只有提升速度才能实现到达远方的目的地。
于是,“车”便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表达方式。从轿车、马车、汽车、自行车、火车……一路走来,他所拥有的“车”几乎满足了他对这个世界的需要,满足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想象。
我常常想:如果这个世界,没有了“车”,会是一个什么样?但,既然有了车,车的全部智慧在哪里?
诚然,形态各异的车,满足了不同人群对车的品质需求和个性呈现;然而,衡量车的智慧的标准到底在哪里?我曾仔细研究过车的“制动系统”,在不断探索速度提升的“动力系统”,更在于探索一套能让车及时、安全、平稳的“制动系统”。
在“动力系统”与“制动系统”之间,我更惊讶于那个懒惰者对“制动”的思考与设计。我常想:当初,这个懒惰者在追求速度的同时,来追求更为优质的“制动系统”?
“动”与“制”之间,与其说是蕴藏着车的全部智慧,莫如说是设计车的懒惰者对世界的智慧。曹文轩说:“智慧在于对世界能有自己一份独特的看法,在有了独特的看法之后,又能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将其表达出来。智慧在于发现自己与世界有了紧张之后,保持了一种弹性,并发现了解构的妙法,或者是发现了一条可以走出障碍的暗道。”“制动”便是车的设计者对车与世界造成的“紧张”之后“保持的一种弹性”,让其有了独特的“解构的妙法”,从而发现一条可以走出障碍、走向远方的通道。
远方,不远;就在前方。前行的道路,不仅需要车的向前,还要有车的“制动”。